最近,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永安乡中学罗万明老师最近获得全国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奖。那么罗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到底有什么诀窍呢?7月30日,记者通过网络对他进行了专题访问。
罗老师多年教学语文,辅导学生作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罗老师认为,虽然文无定法,但作文作为一种语文表达能力,还是需要规范化的。他吃透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教学中他一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另一方面发挥课程标准的作用,积极将学生引到作文的正轨上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罗老师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中,罗老师发现,学生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常常是没有写作的材料,很多学生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具体内容,又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辅导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积累写作素材”这个问题。
那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呢?罗老师进一步介绍说,“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此,辅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分三步走: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即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下来。其次,指导学生品味生活。即品味身边的人物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和身边的事件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或反映的社会现象。第三,指导学生积累生活。即把自己的观察、品味所得分类整理,为写作积累素材。
当然光有素材还是不够的。加强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写作时有“法”可依。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这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指导。1、确立文章主题。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目的。2、围绕文章主题选择写作素材。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选择写作素材。3、安排文章结构层次。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有了好的素材,学了好的方法,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要督促学生勤写多改,熟能生巧。最后,罗老师总结似的说,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形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修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修养。近年,罗老师承担了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功夫不负苦心人,由于罗老师辅导的学生作文不断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注意,最近他终于在全国第九届创意法教育研讨会中获得全国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奖。
